2025年1月17日,在中国基金会行业数据发布会平行论坛上,《2024中国企业基金会观察报告》对外发布。报告由北京和众泽益公益发展中心(下称和众泽益) 、基金会中心网联合发布,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SG研究中心、北京喜善公益基金会、广州市志鲲公益慈善基金会参与支持。



《2024中国企业基金会观察报告》从基本情况、人力情况、项目情况、财务情况以及信息公开等五个维度,全面揭示了我国企业基金会的发展现状。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ESG研究中心主任、和众泽益主任王忠平博士在论坛上对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。




1、从数量情况来看,企业基金会保持正向增长趋势,但增速明显放缓。 


根据《社会组织蓝皮书:中国社会组织报告(2023)》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,2022年底社会组织数量为89.13万个,与2021年相比减少1.06万个,增长率为-1.18%。根据《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披露,截至2023年底,我国社会组织总量为88.2万个,较上一年下降1.1%,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。而与之相对的是,企业基金会仍旧维持了一定的正向增长,但明显增长趋势也在放缓, 2023年涨幅仅为3.4%。




2、从省级分布来看,广东、北京注册的企业基金会数量遥遥领先,全国呈现明显不均衡性。


广东、北京、浙江、上海江苏的企业基金会数量占据绝对优势,分别为 355家、221家、176家、150家及 113家,排名前五个省市的企业基金会数量总计为1,015家,占比超过60%,其中北京、广东更是优势明显,占比超过34%。




3、从平均年龄来看,企业基金会治理层及专职员工年龄结构较全国基金会更加年轻化。


企业基金会的理事、理事长、秘书长的平均年龄较全国基金会要低。同时,企业基金会超七成专职员工的年龄在45岁及以下,中青年员工居多;相较而言,全国基金会专职员工年龄在45岁及以下的占比不到60%。




4、从性别结构来看,企业基金会女性员工比例增幅明显,治理层性别结构更加均衡。


企业基金会的女性员工占比变化较大,从2021年的57.6%上升到61.74%,增幅明显,反超了全国基金会的平均情况。同时,企业基金会的女性理事占比、女性理事长占比、女性秘书长、女性监事占比均较全国基金会的比例高。




5、从专职员工平均工资及年度涨幅来看,企业基金会优于当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平均水平


2021年,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人均工资为62,884元、企业基金会专职员工年人均工资为7.7万元;2022年,分别上升到65,237元和8.2万元。企业基金会的年人均工资涨幅达到l涨幅为3.74%。企业基金会专职员工的年人均工资涨幅达到了6.69%,高于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.74%的涨幅。




6、企业基金会发展规模头部化趋势愈加严峻


对比2021年数据:占比4%的大型企业基金会掌握68%的净资产总额。2022年占比4.37%的大型企业基金会掌握的净资产总额占比达到了71.36%,资金更为集中,大型企业基金会和中小型企业基金会的规模差距正在加大,头部化趋势严峻。




7、企业基金会平均净资产额较上一年度增长4.42%


截至2022年底,全国1,420家企业基金会净资产总额为377.87亿元,平均净资产为2,661.06万元。对比2021年,企业基金会2,548.53万元的平均净资产数据,企业基金会平均净资产总体呈现增长趋势,2022年较2021年增长了4.42%。




8、首次出现净资产总额超过50亿的企业基金会


2022年,我国净资产超过一亿的大型企业基金会共有62家。其中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53.57亿元的净资产高居榜首,成为我国企业基金会领域首家净资产突破50亿元的重要里程碑。


9、企业基金会的年度总收入及平均收入实现新增长


2022年,1,423家企业基金会年度总收入为 202亿元。企业基金会年度总收入在经历了2021年的短暂下跌后恢复增长,增长率10.16%;平均年度总收入达到1,419.54万元,较2021年增长了1.56%。


10、企业基金会年度总支出近十年来首次下降


2022年,1,414家企业基金会年度总支出共计为149.58亿元,较2021年度的154.72亿元,下降了3.32%,这也是近十年以来企业基金会年度总支出首次出现下降。主要因素是2021年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有一笔8亿元的其他费用支出,2022年则没有,对支出产生了较大影响。虽然年度总支出有所下降,但业务活动成本占比反而呈增长态势,增长幅度为3.17%。这表示:企业基金会虽然整体支出有减少,但在公益项目上投入的资源和精力并没有减少。


关于企业基金会的三大发展亮点、五大发展不足及三大发展建议,敬请持续关注。